2023年,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省委“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先手棋”重要部署,在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交通運輸廳等省直部門大力指導下,成德眉資四市加速推進基礎設施同城同網,聚焦“外建大通道、內建大網絡、共建大樞紐”,著力打造成都都市圈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構建“1小時通勤圈”,為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在全面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四川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等上位規劃基礎上,經省交通運輸廳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共同批復,2022年12月7日,印發了《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交通發展專項規劃(2022—2025年)》,對成德眉資交通同城同網的總體思路、空間布局、重點任務進行全面、系統部署。提出以共建便捷暢達智慧都市圈為目的,抓住“內聯、外通、提質、協同”四個關鍵,到2025年,基本建成“多網融合、高效銜接、全域暢達”的都市圈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基本實現“一圈一群一體系”目標。 “一圈”即共建以軌道交通為主體、高快速路為支撐的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成都與德眉資三市之間均至少有3條高速公路、5條城際快速公路便捷直達,高快速路加速完善。 “一群”即打造高水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樞紐集疏運體系便捷高效,機場、高鐵站等重要樞紐港站實現多線路、多方式高效銜接,德陽、眉山、資陽對成都樞紐的集散中轉作用顯著增強。 “一體系”即構建區域交通協同治理體系。四市交通協商共建機制更加健全,政策、標準等充分對接,樞紐共建、信息共享、監管協同、聯合執法、綠色發展等領域形成有效合力,公共交通服務同城化運營管理機制更加完善。 推動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著力推進“兩環三射”都市圈軌道交通主骨架。 “兩環”即成都鐵路樞紐環線、都市圈環線鐵路(成都外環鐵路)。2022年10月,成都鐵路樞紐環線開通公交化運營,實現“環+射”路網,成都都市圈成為全國首個依托既有鐵路樞紐環線開通公交化運營的都市圈。 成都樞紐環線位于成都主城區內,共設車站6座,由東環線和西環線組成,其中,東環線自成都站經成都東站至成都南站,西環線自成都南站經紅牌樓、成都西、安靖站至成都站,環線全長約54.5公里。成都樞紐環線的設計時速為東環120公里/小時,西環100公里/小時,局部限速80公里/小時。 都市圈環線鐵路全長約480公里,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已明確都市圈環線鐵路新建線路210公里和聯絡線46公里,其中,新建簡州至空港段28公里,資陽西至眉山北段81公里,壽安至彭州段43公里,彭州至德陽北段58公里;新建與成達萬高鐵、成貴高鐵、成昆鐵路、西成高鐵等聯絡線46公里。至此都市圈環線鐵路一期已納規,正加快推進前期工作。 “三射”即市域鐵路成德S11線、 成眉S5線、 成資S3線。成德眉資同城化區域將成為全國首個在規市域鐵路覆蓋每個區域副中心(二級新興城市)并開工建設的都市圈。 市域鐵路成資S3線起于天府國際機場南側的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福田站,止于成渝客專資陽北站,線路全長約39.7公里,設計運行速度每小時140公里,共設車站7座。2022年市域鐵路成資S3線7個車站主體結構全部封頂,預計2024年9月建成,比原計劃提前3個月。 市域鐵路成眉S5線起于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紅蓮站,止于眉山東站,線路全長約59公里,設計運行速度每小時160公里,共設車站13座。項目已于2022年9月26日開工建設。 市域鐵路成德S11線起于成都地鐵1號線韋家碾站,止于西成高鐵德陽北站,線路全長約70.8公里,設計速度每小時160公,共設車站15座。項目正加快前期工作,即將開工。同步加快成達萬高鐵、成自宜高鐵、成蘭鐵路建設;成渝中線高鐵、川藏鐵路引入成都樞紐線天府至朝陽湖段已分別于2022年11月28日和2022年12月1日開工建設。 加快實施高速公路擴容改造工程,進一步提升成都都市圈高速路網銜接轉換效率,布局以成都為核心的20條放射狀高速公路對外通道,并以3條環形高速公路強化放射狀高速公路轉換,形成“3繞20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網。截至2022年12月底,成都都市圈已建成“3繞14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網,通車里程達到2100公里。 “3繞”即成都繞城高速、成都第二繞城高速、成都都市圈環線高速。“14射”即成綿高速、成巴高速、成南高速、成安渝高速、成渝高速、天府國際機場高速—成資渝高速、成宜高速、成自瀘高速、成仁高速—仁沐新高速、成樂高速、成雅高速、成溫邛高速—邛名高速、成灌高速—都汶高速、成什綿高速。 同時,加快建設成綿擴容、天眉樂高速,同步加快推進成渝擴容、成汶高速、新德高速—遂黑高速(綿茂段)、成峨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 “3繞20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網的加速構建將大幅提升都市圈內高速公路互聯互通水平;全面融入國家“71118”高速公路網,提升都市圈對外高速公路通道運輸能力,強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聯系。 以東西城市軸線、天府大道北延線、天府大道南延線眉山段及成資大道、成資臨空大道等城際快速通道的建設加速推動都市圈“成渝發展主軸”“成德眉發展軸”的構建;構筑成都中心城區、天府新區、東部新區“多中心放射”、四市“直連直通”的都市圈城際快速公路網,引領都市圈發展新格局。 東西城市軸線成都段二環至五環段已通車運行,龍泉山一號隧道提前6個月貫通,龍泉驛區界至金簡黃段、資簡段、樂簡段加快建設,簡陽段加快推進前期工作。項目2022年已完成年度投資33.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15%。 天府大道北延線新都段已通車運行,德陽段已具備通車條件,正在開展通車準備工作;成都段剩余段落正加快建設。項目2022年已完成年度投資36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18%。 天府大道南延線眉山段已通車運行,仁壽段加快建設,眉山城區段加快前期工作。項目2022年已完成年度投資19.6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30%。 成德大道、旌江干線、中金簡快速、天府大道南延線、劍南大道、錦江大道、成資大道等快速通道已建成通車;金簡黃一期工程已具備通車條件,正在開展通車準備工作。 先后發布了《成德眉資打通城際“斷頭路”行動計劃(2020—2021年)》《打通同城化城際“斷頭路”第二批行動計劃》。蒲丹快速路一期工程、積淮路已分別于2022年4月、12月通車運行,首批15個項目已打通10條;第二批行動計劃共納入6個項目,分別為通江大道、濱江大道至鄭園路、簡仁快速路、工業大道青龍互通新津大件外繞段項目、古樂路、掛啄路,總里程 55.75公里。 聚焦都市圈通勤、多式聯運、公交“一卡通”、信息共享等關鍵領域,著力推進都市圈運輸服務共建共享,讓人民群眾增強同城化服務的獲得感、幸福感。 公共交通“一卡通”。成都都市圈38個區(市)縣已有26個(成都19個、德陽2個、眉山3個、資陽2個)實現天府通“一卡通刷、一碼通乘、優惠共享”。天府通卡在成都都市圈內已累計發行約2350萬張。天府通2020年刷卡互惠78萬人次,2021年刷卡互惠111.9萬人次,同比增長43.46%。截至2022年11月底,實現成德間異地刷卡158647人次,成眉間異地刷卡279105人次,成資間異地刷卡306864人次,異地刷卡共計745988人次。 公共交通服務同城化。2022年年2月新開通資陽主城區-天府國際機場跨區域公交、4月開通丹棱-蒲江跨區域公交、8月新開通成都美術學院—天府國際機場跨區域公交,目前成都都市圈已穩定開行14條跨區域公交線路,投入定制客運車輛126輛、日均客流量1.8萬人次。 既有鐵路公交化改造。持續開展鐵路公交化運營,2022年,成都都市圈日開行動車134對、日均客流2.3萬人次,同比增加23對、0.45萬人次。 下一步,將繼續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戰略牽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化落實《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堅持“同城”發展戰略,加速交通設施同城化,全力推進交通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構建“通道+網絡+樞紐”的都市圈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共建便捷暢達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