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明確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為總抓手全面推進新時代新征程四川現代化建設。
連日來,成都都市圈內成員城市相繼召開兩會,紛紛在大會上作出各自的《政府工作報告》,均回顧了一年來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成效,回答了成德眉資同城化接下來怎么干?讓我們一起聚焦德眉資的《政府工作報告》,展望同城發展下的現代化成都都市圈!
一年來,德陽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落實《成都都市圈規劃》,在交通、產業、公服等方面相互融合,成德同城化指數領跑成都都市圈。 遂德高速、綿茂公路建成通車,天府大道北延線主線基本貫通,成蘭鐵路、G5成綿高速擴容、G42成南高速擴容、德羅、德中快速通道等項目加快建設,市域鐵路S11線即將開工……成德交通體系成環成網。 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加快推進,凱州新城和淮州新城共建融合飛地園區,700余家成德企業實現產業配套;“德陽科創通”正式上線,成都農交所德陽所累計交易額突破100億元,成德產業協同進一步走深走實。 同時,成德同城提速增效也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據悉,成德間結對學校增至96對。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德陽醫院加快建設,20余家醫療機構與華西醫院等開展深度合作,成德之間就醫聯網結算定點機構達1.7萬家;新增成德眉資跨區域“無差別”通辦事項66項,辦理1.3萬件;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 按照城市向南發展、多向聯動的總體思路,2023年,德陽將持續加強結對共建和深度合作,推動同城融圈取得更快更好成果。 2023年,將實現“天府英才卡”與“德陽綠卡”互認,推進養老、失業、醫療保險關系無障礙轉移。以都市圈產業發展圖譜為引領,加快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落實“一條重點產業鏈一套扶持政策”,依托成德高端能源裝備產業集群創新中心,深化“研發+轉化”“總部+基地”“終端產品+協作配套”等模式,力爭清潔能源裝備產業產值增產12%以上。協同成都經開區、青白江先進材料產業功能區,組建跨區域新材料產業聯盟。 同時,開工建設繞城南高速公路、市域鐵路S11線,加快建設G5成綿高速擴容、G42成南高速擴容項目,確保天府大道北延線等9個項目通車,建成成都至西寧鐵路德陽段。推出成德間多地“直連直通”和便捷換乘,推行公交“一卡通”,加密跨區域公交線路和動車班次。 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探索都市圈合作新模式;與成渝共同培育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聯合申報成渝雙城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強化與渝北、江北、江津等友好城區合作,建設“德陽經開區.重慶空港”產業合作示范園區。以天府大道科創走廊為依托,加快“國家創新型城市”“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 一年來,眉山圍繞建設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新興城市建設,緊抓成眉同城發展機遇,拼經濟、搞建設,杉杉鋰電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7個月,中創新航項目用地報批速度刷新全省紀錄,市域鐵路S5線以全省同類項目最快審批速度實現開工,成眉間日開行動車增至105列,天眉樂高速等12個項目如期開工,天府大道眉山段、丹蒲快速路等16個項目建成通車。 這一年,是成眉同城極富成效的一年,成功創建中國(眉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眉山天府新區成功納入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發射以智慧城市為主題的衛星10顆。國為制藥等42給成眉合作重點項目竣工投產,15項成眉合作重大科技成果示范轉化,51所中小學(幼兒園)與成都結對發展,166個高頻事項實現跨區通辦。 打造千億鋰電產業,引領成都都市圈鋰電產業發展,形成協同共興的產業生態圈,打造千億晶硅光伏產業,夯實成樂眉光伏產業帶核心地位;協同推進國家級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集群建設,力爭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打造成都都市圈“中央廚房”供給體系,力爭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深度融合西部(成都)科學城,推進天府大道科創走廊建設,加快建設成眉協同創新中心和眉山“科創通”平臺。建設眉山區域性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大力推廣“天府科創貸”。深化“成都總部研發+眉山中試研發和應用制造”產業轉化模式,促進產學研融合,實行柔性彈性引才。 一年來,資陽著力抓機遇、促協同,重大戰略深入實施。堅持把加快臨空經濟區和高新區發展作為推進成資同城化的重中之重。臨空產業新城PPP首期項目基本完工,智能制造產業園三草灣片區完成5000畝土地場平,清泉片區建成16萬平方米標準廠房,資陽方特文旅等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建設。 這一年,中國牙谷小鎮加快建設,卡瓦、愛齊等35戶企業168個產品投放市場。醫療器械產業列入全省四個特色優勢產業試點名單,中國牙谷累計引進口腔企業106戶、預計全年實現產值25億元,國內首臺齒軌電客車下線,填補了我國齒軌交通領域空白。軌道交通資陽線全線鋪軌施工,成資大道建成通車??諝赓|量優良天數率達86%。 2023年,資陽將緊抓機遇和優勢,奮勇爭先,全力推動全域協同發展。聚焦成都都市圈現代化產業新城和成渝地區中部崛起示范區建設,做優做強中心城區“一核”,培育壯大安岳、樂至“兩極”,推動雁江、高新、臨空“三區”協同發展,加快形成“一核引領、兩極支撐、三區協同”市域發展格局。 資陽臨空經濟區加快培育產業支撐,確保10個以上重大產業項目建成投產,新簽約落地20個以上產業項目,加快推進資陽方特文旅等項目建設,加快推動雁溪湖生態新城、臨空高鐵新城、天府國際藝術城組團發展。資陽高新區加快完善牙谷小鎮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推動醫療器械產業園二期建成投用,啟動三期建設。 同時,推動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沱江綠色發展經濟帶等平臺建設取得實質進展。推進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石刻文創園、安岳石窟數字展示中心等項目建設,加速建設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協同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