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山水同源、人文同脈、發展同向。自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至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已經走過三周年。三年“雙城記”,成渝同登攀 :系列重大項目密集落子,基礎設施“一張網”越織越密,39項便捷生活舉措、311項“川渝通辦”讓“兩城”似“一城”。
《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相繼印發,標志成渝兩地都市圈發展邁上新臺階。
重慶西擴、成都東進,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見勢成效背景下,兩地都市圈如何更好協同互動,輻射帶動全域發展?在省同城化辦支持下,成都日報采訪組深入重慶多個部門、機構、企業開展采訪,探索都市圈建設經驗,報道同城化發展成果。
從今天起,“圈圈兒”攜手《成都日報》推出系列報道《協同互動謀“雙圈” 走進重慶都市圈》,敬請關注。
2022年8月,《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正式印發,標志著重慶都市圈正式從“規劃圖”邁向“實景圖”,也表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正加快見勢成效。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規劃》明確將四川廣安納入了重慶都市圈,成為全國第二個、中西部第一個跨省域都市圈,為探索跨省域同城化新路提供了寶貴經驗,也為加強成渝兩地“雙核”聯動、“雙圈”互動注入了強勁動力。 高竹新區 川渝共建的試驗田 新年伊始,位于四川廣安與重慶渝北交界處的高竹新區,貨車穿梭來往,工廠機械轟鳴,生產如火如荼。在四川欣悅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泛著銀光的氮氣彈簧從生產線不斷產出,等待著裝車轉運。隨著新區發展,該公司與川渝兩地市場聯系越發緊密,重慶的訂單紛至沓來,最多的時候一天有1200件。 “以前辦稅要開車50分鐘去廣安鄰水縣城辦稅大廳,如果涉及跨省業務,還要再到重慶去”,四川龍擎汽車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感慨,“現在辦稅路程只有5分鐘,再也不用兩頭跑了?!边@背后,正是全國首個實體化運行的跨省域稅費征管服務中心——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打通跨省域辦稅服務“最后一公里”,為在川渝兩地發展的企業保駕護航。 在新區公交車站,家在重慶的四川瑞創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小劉正依次排隊等候上車。在這里,“川渝20路”跨省公交高峰期每隔半小時便有一班,讓生活在重慶,工作在四川成為可能。與此同時,在南北大道三期鄰水段工地現場,工人們正馬不停蹄搶抓工期。作為連接新區與重慶中心城區的大通道,南北大道三期全部建成后,從高竹新區到重慶主城區僅需半小時。 實現運行管理、規劃編制、開發建設、基礎配套、資源要素“五個一體化”,推進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跨省域行政壁壘基本破除……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新區,高竹新區見證著重慶都市圈跨省域同城化發展的步伐。 2022年8月,我國中西部地區首個跨省域都市圈規劃《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正式發布,其中引人關注的,是四川廣安全域納入規劃范圍,成為全國唯一全域納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級市。 廣安是四川的地級市,但與重慶聯系頗為緊密??臻g距離上,廣安是四川離重慶中心城區最近的地級市;交通通勤上,渝廣之間僅1小時車程,渝西高鐵建成后,廣安站到重慶中心城區僅20分鐘;經濟融合上,廣安50%工業配套重慶,60%游客來自重慶,70%以上的農副產品銷往重慶,每年有大量人員在重慶購房、上學、就醫。 “長期以來,廣安都受到重慶作為超大城市和經濟中心的輻射,廣安與重慶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有先天條件和發展基礎?!?廣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偉表示。 2023年1月13日,重慶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化都市圈各地區合作,支持廣安打造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加快川渝高竹新區、合廣長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構建主城都市區帶動周邊城市一體化發展格局?!爸貞c將奮力抓好雙核引領、區域聯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取得更大突破性進展?!?/span> 對內 “提質”對外 “擴面” 擴大都市圈輻射范圍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提升重慶、成都中心城市綜合能級和國際競爭力,強化協同輻射帶動作用,以大帶小、加快培育中小城市,以點帶面、推動區域均衡發展,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集約高效的城市群發展格局。推動廣安全面融入,是重慶都市圈強化協同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區域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規劃處處長王波接受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重慶都市圈對內重在“提質”,對外重在“擴面”,體現外延式發展導向,充分對接成都平原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川南經濟區、黔中城市群等川黔區域經濟發展布局,西北向聯動遂寧、內江、資陽等地一體化發展,北向聯動南充、達州、巴中等地一體化發展,西南向聯動瀘州、自貢、宜賓等地一體化發展,東北向聯動墊江、梁平、豐都、忠縣等地一體化發展,南向聯動遵義等黔北地區一體化發展,東南向聯動武隆等周邊區(市、縣)一體化發展,逐步擴大重慶中心城區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范圍,顯著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重慶、成都兩大都市圈邁入雙向奔赴、協同配合新階段 將廣安納入重慶都市圈的范圍,符合產業布局規律,既有利于廣安接受重慶的產業輻射帶動效應,盡快融入重慶現代產業體系中,又有利于擴大重慶產業發展腹地,提升中心城區產業發展能級,增強重慶都市圈的輻射帶動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都市圈建設是推進區域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廣安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提速……重慶西擴、成都東進,隨著重慶都市圈的劃定,兩地都市圈進入雙向奔赴、協同配合的新階段。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空間輻射范圍較廣,單一的城市無法有效輻射帶動全域發展,必須以重慶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為核心相向發力。兩地都市圈產業發展能級相近、步調一致,共同形成“雙人抬轎”之勢,雙城經濟圈建設更容易行穩致遠。 從一枝獨秀到抱團發展 什么是都市圈?都市圈并不是幾個地理鄰近城市隨便拼在一起的一個圈,而是大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所出現的一種空間現象。都市圈常常被認為是城市地域空間形態演化的高級形式,各種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將首先在這里得到充分實踐。 區域協調發展既是黨中央的明確部署,也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如果說,過去一個城市僅靠聚焦主業就能一枝獨秀,那么在未來,城市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所在區域的整體能級。 “雙核”聯動、“雙圈”互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成渝要唱好“雙城記”,深意或正在于此。近年來,成都、重慶都市圈在諸多方面的距離都在加速拉近,彼此展現出了更強烈的抱團發展意愿和更高效的合作行動。步入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新的發展任務,成都、重慶都市圈需要拿出更多作為,實現更大突破,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挑起中國經濟“第四極”的重擔做出更多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