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成渝交通大動脈
承載“雙圈“發展大夢想
成渝地區交通一體化作為支撐區域對外開放、集聚區域產業布局、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關鍵,兩地推動交通互聯互通至關重要、備受矚目。眼下,伴隨成都都市圈和重慶都市圈相繼獲批,以”雙核”引領的兩大都市圈城市集群,正以成渝兩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為核心,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速公路為骨干,依托綜合運輸大通道,激發兩大世界級城市群之間的區域協同發展活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勢見效。 軌道上“雙圈聯動” 暢通“微循環” 打通“大動脈” “3、2、1……”當行駛1小時2分鐘,從成都直達重慶的成渝高鐵“復興號”列車穩穩地停在重慶沙坪壩站的月臺。春節將至,歸心似箭的楊先生選擇了這趟最快的列車,他一邊收拾行李,一邊情不自禁地為成渝通勤時間點贊。 成渝兩地軌道上的都市生活在這里遠沒結束。只見楊先生來到地鐵口,掏出手機打開“天府通”APP輕輕一點,天府通乘車碼“一秒變碼”重慶公共交通乘車碼,從變碼到掃碼間,楊先生完成了 “雙圈聯動”下軌道交通的無縫換乘。 便捷的交通帶動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活躍,進一步提升了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在發展的道路上,成渝兩地軌道交通已是雙向奔赴,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表示,下一步,將重點推進成渝兩地重慶主城都市區、成都市“雙核”聯動聯建和重慶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雙圈”互動,輻射帶動全域發展。 發展軌道上的都市圈,重慶的難度有多大,決心就有多大。重慶山環水繞、江峽相擁的地理特征,中心城區“多中心、組團式”的城市空間結構和主城都市區“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鎮格局,讓置身其間的記者,被每時每刻都在上山入地過江穿樓的重慶地鐵所震驚和嘆服。 然而,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是重慶加快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大都市的重要途經。如今,隨著重慶都市圈的出爐,這張軌道交通網還將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擴大、延伸。據重慶市鐵路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包括城軌快線和市域(郊)鐵路的重慶都市快線,其作為暢通都市圈內微循環的重要抓手。重慶規劃有連通中心城區“兩縱兩橫”4條城軌快線,全長約264公里;直達主城新區的“兩環七射”11條市域(郊)鐵路,在建、規劃線路長度超過1000公里?!澳壳?重慶的都市快線建設項目共有6個,包括城軌快線15號線一期、城軌快線15號線二期、城軌快線27號線,市郊鐵路江跳線、璧銅線、渝合線一期,建設里程約194公里,投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span> “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推動區域互聯互通是首要任務,交通應當先行、做好支撐?!敝貞c市交通局黨委書記、局長許仁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重慶將積極推進干線鐵路規劃建設,加快實現1小時成渝雙核直連、3小時毗鄰省會互通、6小時北上廣深通達。今年重慶將加快推進成渝中線高鐵、成渝高速公路擴容等標志性工程,提速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爭取59公里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建成通車。 從都市圈內的交通“微循環”,到雙圈聯動發展“大動脈”。在重慶市規劃展覽館,講解員陳金鳳每一次講解起成渝兩地的交通史都會激動不已,“1952年建成通車的成渝鐵路,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獨立修筑的第一條鐵路。它的建設實現了成都和重慶的相互聯系從規劃走向現實,推動了西南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如今,成渝中線高鐵的建設再一次將成渝兩地協同發展推上新時代的舞臺,繼續引領社會的發展,相信未來的重慶市規劃館一定有它濃墨重彩的一筆?!彼制诖捎逯芯€高鐵早日建成通車。 據悉,成渝中線高鐵作為鏈接成渝雙城的第4條鐵路,距離兩地最短且時速高達350公里,建成后將實現成渝之間常態化50分鐘通勤時間。成渝中線高鐵的建設不僅便利了沿線人民群眾出行,還將助推重慶、成都“雙核”內部產業布局向沿線大足、銅梁、樂至、安岳等地梯度轉移,對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構建大交通格局 推動一體化發展 區域發展,交通先行。構建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樞紐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主攻方向之一。在“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上,重慶將加快推進渝西高鐵,研究論證重慶渝北至廣安鐵路項目,規劃建設廣渝快速通道,開行鐵路公交化列車、跨區域城際公交,形成到重慶中心城區“半小時通勤圈”。 隨著陸路上的動作頻頻,成渝地區航空領域也迎來重要進展。2022年2月,中國民用航空局印發《關于加快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指導意見》?!兑庖姟分赋?,以成都、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功能建設為牽引,加快打造西部對外開放空中大通道。到2025年,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初具規模,成為支撐中國民航發展的第四極。成渝世界級機場群正加速形成。同時,重慶都市圈還將規劃研究重慶新機場,加快建成廣安機場,助力其融入成渝世界級機場群。 在共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上,成都和重慶也在合作發力。2022年10月,2022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城市名單公布,成都市聯合重慶市以城市群申報,成為9個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群)之一,為建設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按下了“快進鍵”。 “五位一體” 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體系 成渝兩地交通一體化發展可以縮短成渝兩地的時空距離,加速兩地人員往來,降低兩地商品和要素流動的物流成本和時間成本,加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市場、產業、要素一體化進程。 建議成渝地區可從公路、鐵路、航空、水運、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等五個方面去一體化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體系。其中,包括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樞紐,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完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體系,共建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完善雙城經濟圈公路體系,形成互聯互通的高速路網;建設長江上游航運樞紐,構建功能完善的航道網絡和港口群;構建以5G網絡為基礎的高速共享信息網絡。 成渝從“第一路”走向“第四極” 交通建設是加快發展的基礎和先導。分布在重慶、成都兩大都市圈區域內的大中小城市好比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珍珠?!耙挼貌示€串珍珠”,以交通為線,以城市為珠,成渝兩個城市集群之間將得以實現有效‘串聯’,互聯互通、快捷到達。 70年前,成渝地區從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1952年的“艱難誕生”,到如今時速350公里50分鐘跑完全程的成渝中線高鐵項目在建,國家對于成渝地區的交通建設所傾注的心血從來就不“吝嗇”。同樣,成渝兩地也不曾辜負國家的信任和囑托,歷經70余載風雨,成渝間海陸空立體交通網“四通八達”,成渝兩大城市集群之間的交通大發展實現了從“大動脈”到“微循環”的全面互聯暢達。 從中國的“第一路”到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第四極”,雙“核”聯動下的重慶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無論是貫穿歐亞,還是通江達海,抑或是翱翔藍天,成渝交通將成為立足西部、聯通全球的舉足輕重的“第四極”,崛起之勢已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