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德眉資四市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守正創新、攻堅克難,推動都市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3年,成都都市圈立足新起點,對標“全省區域發展主引擎”新定位,加快謀劃推進同城化重大項目。
2023年1月19日,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印發《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2023年重大項目清單》共編列重大項目147個,總投資逾1056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逾1200億元。
147個重大項目涵蓋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和生態環保4大領域。
其中
基礎設施項目60個
總投資6187.66億元
年度計劃投資696.86億元
產業發展項目46個
總投資1941.85億元
年度計劃投資329.47億元
公共服務項目21個
總投資564.92億元
年度計劃投資95.25億元
生態環保項目20個
總投資1871.3億元
年度計劃投資78.95億元
加速推進交通內聯外暢高效便捷,構建1小時通勤圈。 市域鐵路成資S3線 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加快建設市域鐵路成資S3線、成眉S5線等項目7個,開工建設市域鐵路成德S11線等項目3個,加快成都都市圈環線鐵路前期工作。成德眉資同城化區域將成為全國首個在規市域鐵路覆蓋每個區域副中心(二級新興城市)并開工建設的都市圈。 暢通都市圈公路網,加快建設成南、成綿、成樂、天眉樂等高速公路項目7個,開工建設成渝高速擴容工程、成汶高速等項目3個,打通天府大道德陽段、天府大道眉山段等城市軸線與快速通道項目13個,加快建設成渝高鐵資陽北站客運樞紐等交通樞紐項目9個。 持續打通城際“斷頭路”,建成古樂路、掛啄路2條“斷頭路”,加快建設蒲丹路、簡仁快速路等4條“斷頭路”。 統籌市政設施規劃建設,加快建設四川天府新區大林(籍田)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及配套項目、眉山杉杉科技至成都500千伏新津站線路新建工程等市政基礎設施11個。 以產業建圈強鏈為引領,立足四市主導優勢產業,發揮四市比較優勢,形成錯位協同的產業發展格局,共同發展壯大都市圈產業規模能級。 德陽經開區清潔能源裝備產業園區 軌道交通產業鏈:重點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新制式軌道交通裝備,實施西南地區專用汽車及零配件生產基地、德陽高新一汽解放商用車產業園項目(一期)等項目7個。 航空裝備產業鏈:重點發展通航整機裝備、航空發動機、航空大部件等領域,實施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一期工程、成都金牛區民用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產業建設等項目6個。 綠色食品(調味品)產業鏈:協同引進調味品原材料配套企業和調味品龍頭企業,合作打造批調味品重點品牌,實施眉山東坡區成眉跨區域泡菜調味品產業集群、資陽(雁江)現代食品產業園項目等項目6個。 鋰電產業鏈:鞏固提升鋰電材料領域優勢,促進成德眉資鋰電材料、電池制造區域產業協作配套水平,加快鋰電產業集群成鏈發展,實施德陽綿竹市德陽川發龍蟒鋰電新能源材料、眉山彭山區杉杉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等項目8個。 醫療器械(口腔醫療)產業鏈:重點發展口腔醫療器械,推動都市圈持續提升口腔醫療領域優勢、實施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京東方健康產業園、資陽高新區牙谷口腔產業園二期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6個。 協同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實施彭什川芎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眉山中法農業科技園核心區起步區等項目7個,加快建設天府現代種業園,建立“天府菜油”等品牌共用機制。 縱深推進公務服務優質均衡,促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提升優質公共服務水平。 東坡文化傳承保護項目-三蘇祠 推動教育同城化,統籌教育資源跨市配置,有效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實施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羅江區大學城、四川大學眉山校區一期等項目7個。 優化區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創新醫療服務共享模式,促進醫療服務均質化發展。實施四川大學華西東部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德陽醫院、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等項目8個。 推進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優化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布局,推動都市圈文化設施全面開放,實施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新展館建設項目、東坡文化傳承保護項目、樂至縣陳毅故里景區整體提質建設項目等項目6個。 推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構筑多層次、網絡化、功能復合的“一心一屏三網三環多片”生態空間格局。 李家巖水庫 打造城市綠心和生態屏障,構建綠色生態網絡,實施德陽市龍泉山國家儲備林及生態廊道建設項目、成都公園城市龍泉山生態保護修復暨國家儲備林項目、大熊貓國家公園等項目6個。 共建藍綠交織生態水網、共筑城市生態綠環,強化都市圈強化水資源保障,提高供給保障能力,實施引大濟岷工程、李家巖水庫等項目7個。 加強環境污染聯防聯治,推進區域協同治理,實施錦江水生態治理工程、沱江流域治理工程等項目7個。